江华阳华岩,誉称“阳华胜览”,清道光《永州府志》中载:“江华复岭重岗,地远而险,其山秀异者,自古称阳华岩。”阳华岩位于江华瑶族自治县沱江镇竹元寨村回山下,古八景之一,世称名绩。宋进士、贺州刺史李长庚穷老、百年于此。据清同治庚午《江华县志》中载:“阳华岩,在县东南十里,山势向阳,清洄高朗,中有石磐,下有寒泉,唐元结守道州时作铭,嘱邑令翟令问书之刻崖石,世称名绩,八景之一。”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名胜古迹,江华亦然。一九八三年十月,阳华岩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第一批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二00六年五月二十日又被国务院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声倍增。
为宣传阳华岩,服务于瑶都江华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特据有关档案史料和实地游览,简介如下,并以此求教于知者。
阳华石刻清且秀。江华县因唐神龙初武德四年,县治设阳华岩之江南而名,其江为冯水,又称东河。阳华岩石刻位于阳华岩中,从唐至清,上千百年,均摩崖刻就,达四十余方,可称碑林。其中尤以唐永泰二年岁次丙午(766)五月十二日唐道州刺史元结的《阳华岩铭并序》为最,其中铭文由时江华邑令瞿令问用籀篆隶三书体写成,书法绝伦,世称“三体碑”。清人吴汝纶曾赞元结曰:“次山放恣山水,实开子厚先声。文字幽眇,亦能自成境趣。”次山为元结,子厚为柳宗元。现将《阳华岩铭并序》抄录如下,以共赏:“阳华岩铭并序剌史元结道州江华县东南六七里有回山,南面峻秀,下有大岩,岩当阳端,故以阳华名之。吾游处山林几三十年,所见泉石如阳华殊异而可家者未有也,故作铭称之。县大夫瞿令问艺兼篆籀,俾依石经,刻之岩下,铭曰;‘九疑万峰,不如阳华。阳华巉巉,其下可家。洞开为岩,阳当岩端。岩高气清,洞深泉寒。阳华旋洄,岭巅如辟。沟塍松竹,晖映水石。尤宜逸民,亦宜退士。吾欲投节,穷老于此。惧人笑我,以官矫时。名迹彰显,丑如此为。于戏阳华,将去思来,称步却望,踟蹰徘徊。大唐永泰二年岁次丙午(766)五月十一日刻。”。《阳华岩铭并序》刻于摩崖的时间比祁阳浯溪《大唐中兴颂》的刻石时间早五年,《大唐中兴颂》刻于摩崖时为大历六年(771)六月。再则是南宋江华邑令安圭在绍兴丙子(1156)三月作的《江华阳华岩图记》,其有文有图为全国少有、湖南省仅存的一方有文有图的摩崖石刻。安圭在序中曰:“予游宦以来,所过遍历,惟舂陵古多奇迹,江山秀丽,浑然天成。如九疑万峰,乃积代圣境,然皆气象荒远,卒无清秀绝特之称,若江华之东南有阳华之谷,可谓甲众观也,乃唐元刺史名之,赏于此招陶别驾焉。次山为之名,瞿令问为之书,壮其文辞,嘉其字画,亦是以冠绝后世,加之宗工巨儒,继以诗章,由是声价益高,遍在湘楚,不其韪欤。”阳华岩内的摩崖石刻全部为古,但我近来发现在阳华岩之上的回山顶上有新石刻五方,分别在二00一年和二00三年,且不说在此处刻石恰不恰当,但却有二方别有趣味,一方是二00一年二月二十九日刻的百寿图,似篆书,为祝所有参加阳华岩植树的父老乡亲、全体师生、各级领导而刻。一方为竹元寨乡亲汤梦才的诗画二首,时间仍是二00一年六月八日,中书林鸿、刘功胜等九名志愿保护者名,其诗曰:“连日劳作今日闲,沽酒游岩山水间。是谁召来瑶池女,立在阳华绝壁边。”、“玫瑰掩面含羞笑,最是多情美人娇。竹中学子幽石上,黄昏攻卷静悄悄。”
阳华山水丽且特。阳华山水确实美,据档案记栽,历代官员、文人墨客赞叹阳华岩而收入旧《江华县志》的诗文为三十九篇。晚年定居阳华岩的李长庚有《仲冬自宁远来游阳华岩》诗:“沿崖渡水六七里,划见幽居画屏倚。却蹑长江信步行,下瞰清流皆脚底。漫郎泉石之董狐,妙语品题良不诬。千岩万壑果何似,吾家九疑诚不如。”,此为古人之说。我是江华人,月是故乡明,也感阳华确实美。记得小儿时节,跟随老师去过阳华岩几次,其后又去过多次。今年国庆长假又去阳华岩,仍流连难返。其地其景,屡观不厌,一路都是美的享受。沿途绿树成荫,特别是在竹元寨新街,“八月十五桂花香”,香得不得了。走近阳华岩,驻足细细观,回山似画图。峭壁如刀削,壁峰竞峥嵘。红叶彩点缀,壁中石径斜。山脚松竹翠,岩洞隐林间。沿径入岩洞,岩敞别一天。立觉气神爽,此洞似仙间。脚下巨石平,石下泉水声。前为一壁刻,岩顶似青天。右为“仙人田”,左有柱其间。岩中石钟乳,似人又似仙。一捧玉泉乳,入口凉又甜。在此暂停留,慢游品其真。出岩向右拐,右拐上回巅。上山平石路,到顶汗湿身。细心寻石燕,有缘就能成。近望石如穗,远望见九疑。往北顺山下,右拐下石径。石径石势雄,小心往下行。回到岩门前,身倦心里悦。有幸定再来,华岩是我师。阳华山水美,我似说不清,看来还是明道州刺史韩子祁的一首《阳华岩即景》诗吟得好,现抄录如后:“淡淡轻烟锁翠空,华岩开处最玲珑。洄渊泻落有沅水,峭壁吹来不断风。松静夜凉山月色,石田春暖药苗丛。更奇洞口当阳处,满地闲花别样红。”
阳华石燕奇且珍。阳华石燕,堪称瑶山一绝。石燕究为何物,《辞海》中载:“石燕,古无脊椎动物。腕足纲的一属。贝体横方形,常向两侧延伸如燕翼,壳面具粗强的放射状褶纹,生存在石炭纪。”据上海出版的《百石治百病》中说,此化石可入药。相传石燕用醋能浸飞,其中尤以阳华岩石燕最为神奇。本人曾多次找到过阳华岩石燕,观之爱不释手。细观这些数亿年年的小生灵,大多数似燕,有的似鹰,喙如钩,形体大而隆起;有的似羊角,有的似扇,形体成三角形,现放射性褶纹。大于板栗,小如黄豆,多数青色,少数黄白,手中轻摇,近似欲飞。阳华岩产石燕,古人多有记述。明代江华邑令蔡光诗曰:“陌上寒风草色凄,阳华深处洞云迷。云飞石燕穿苔牖,风打钟声带雪泥。盘径坐看山月转,洄溪日听管弦低。最深应有彭乔住,漫忆元郎去后题。”淸代江华知县郑鼎勋也作七律赞:“曾说阳华小洞天,冯乘千古重名山。天连绝顶青霄上,日跃空岩紫雾间。石燕颉颃云上下,神龙隐见水清寒。登临不尽山中兴,尽日忘归独倚栏。”阳华石燕在诗中与冯乘、神龙同辉。当然石燕能飞是不可能的,这只不过是诗人的遐想和神话传说而已。阳华石燕是大自然的宝物,除实实在在的药用、考古价值外,其观赏和收藏价值也是不可低估的。但愿江华石燕如南京雨花石一样,物尽其用,成为人人喜爱的旅游产品。
阳华岩亭阁档案留。殊异的阳华岩过去不仅仅是现在这个样子,还建有亭阁,但经岁月沧桑,一些早建和又建的亭阁已早早地不存在了,但却有幸在县档案馆的档案中可找到亭阁的踪迹。一是清同治庚午《江华县志》中载:“思来亭,在阳华岩侧,唐元次山题,有思来之意。国朝邑令郑鼎勋诗:‘摄衣登寒峰,峰势多奇状。白云罩亭中,拍拍如积浪。径深竹转宁,松冷左傍旷。游赏实潇洒,野步得疏放。日幕下亭时,泉清空荡漾。’”、“朝彻亭,据宋邑令安圭《阳华岩图》记增入”、“空翠亭,在阳华岩西,宋绍兴中,邑令口南董隅建,京兆游何篆额。”、“浮岚阁,据宋邑令安圭《阳华岩图记》增入。”同时,在安圭的《阳华岩图记》中言道:“……予尝公馀之暇,访于邑之耆髦者,乃得思来亭之故基于岩门之外,云已久旷矣。呜呼!若何人废而败之者,又若何人耶。于是怃然悼之,乃创工建亭,以成前贤之志,推废兴成败之理于无穷者,斯亭异日又未可知也,故并以列之……”又江华尼姑黄妙真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黄镇道六月作的《阳华岩白衣观世音菩萨》诗一首,已入《江华历代诗文选》,诗曰:“长齐义夫立观音,孤行独座似浮云。奉劝往来诸姊妹,救渡众生世世尊。”据此,阳华岩也似曾建过寺。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作者:韩开琪
编辑:刘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