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成已昔,如今情可追。
文物保护单位公示照
书院,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种学术机构。始于唐朝,原为皇帝所设,掌管校刊经籍、征集遗书、辨明经典等要事,宋大盛。明清以来又多成为准备科举考试的场所。清末废科举,大多改为学校。濂溪书院就是周濂溪后裔办的书院,以濂溪名之。据岳麓书社2002年出版的《湖湘文化大观》中载,在清代,湖南共建书院387所,其中江华4所,分别是秀峰书院、锦田书院、三宿书院、沱江书院。但据《江华县志》考,江华还建有濂溪书院。江华山联九嶷之秀,水会濂溪之清,人杰地灵,江华濂溪书院名声久远。为印证江华濂溪书院历史,纪念周濂溪先生,特据一些档案史料和口碑综述如下,并求教于知者。
《江华县志》濂溪书院照1
周濂溪就是周敦颐。周敦颐,又名周元浩,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北宋道州营道楼田(今湖南道县)人,亦称周濂溪、濂溪先生,北宋“五子”之一,宋朝儒家理学思想的开山鼻祖、文学家、哲学家。周濂溪初仕会宁主簿,历任桂阳、南昌县、合州判官、虔州通判。北宗神宗熙宁初,迁广州转莲花峰下,峰前有溪,以营道故居濂溪名之,史称周敦颐为濂溪先生,熙宁六年卒,年五十有七。程颢、程颐皆出其门下。至南宋,宁宗嘉定十三年(1220年)又赐溢元公,理宗淳佑元年(1240年),从祀孔庙为先贤,有“上承孔孟,下启程朱”之赞,其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论流传至今,世人多知。其理学亦兼有一些道教和佛教的思想在内。其后人和后世相传,在清代均以创办濂溪书院教学和祭祀以为纪念。
江华濂溪书院在县档案馆有据可考。县档案馆保存的清同治《江华县志》中载:“濂溪书院,在南关外,乾元宫之左,道光初建,咸丰间被贼毁,未经修复”、“乾元宫,在南关外大街,同治七年重建”。南关外即今南门口至金银口正街,今称解放西路、解放东路。又据考,长沙的火宫殿过去就是一座乾元宫,是一座祭祀火神的庙宇。江华的乾元宫就是邑人俗称的火神庙,在解放西路,过去有戏台,今已无存。红军长征过江华,曾在火神庙戏台开会宣传,向贫民百姓散送衣物布匹和征集红军。当时,家住沱江镇南门口的贫民唐仁和和其它青年就是在火神庙报名参加红军的。
《江华县志》濂溪书院照2
保存至今已九十七年江华县知事公署关于豁免濂溪书院儒粮差徭杂派的石碑刻仍在。
此石碑刻原立于旧县政府内,今改立于县二中原桂花厅,碑刻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由此也可知江华濂溪书院和周濂溪先生在邑人目中的地位。
此碑刻现经多次反复点校如下,以供传阅。全文如下:“江华县知事署为豁免儒粮差徭杂派案,准濂溪奉祀官周人建函开案,奉湖南省长财字第6862号指令,内开据该县知事呈,查明濂溪书院奉祀周人建请免儒粮差徭杂派一案,查先贤周濂溪有功道统,经历代加赐儒粮,即据该知事查明每担向抵输官银三钱,其余差徭杂派应照例豁免,以示优异,除令行财政厅给抑即转濂溪奉祀官知照此令等。因奉查贵治小洛坪一带敝族儒粮田二百六十工,户主周道,所有前情相应通达,请烦查照,一律豁免,以崇圣教而重上令等情。前来当经敝署考查无异,嗣后不得再事派捐,以崇圣教,除相应饬令遵照外,相应函请贵奉祀官烦为查照为荷!知事,谢琦。民国十三年十二月二日立。”此碑刻中的知事公署即县令公署,二百六十工田即一百七十多亩,因过去三工即二亩。濂溪奉祀官即为官名。
据考,北洋政府始改清朝授给(圣贤)后裔的五经博士等官为奉祀官。奉祀官除享受简任官的待遇外,政府还要培植其受大学教育,一般指的是圣贤后裔五经博士。据此周人建当为周濂溪先生家族的后裔奉祀官。江华县除建濂溪书院外,在道光九年还创建了凝香书院,旧址当为现县中医院的住院大楼,在《江华县志》中也可查到。
往事成已昔,如今情可追。让古邑江华尊师重教的优秀传统发扬光大,服务于现在和将来。
二0二一年十一月一日
《江华县志》乾元宫照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作者:李诗璇 韩开琪
编辑:刘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