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下载
【科普中医药】春季中医养生知识
2023-02-21 10:12:53 字号:

科普中医药2.jpg

春天来时,气血从内向外走,主要功能在肝。春季养肝十分重要。

微信截图_20230221101000.png

春季是从立春之日始,至立夏之日止,中间经过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等节气。春季气候以风为主气。那春季养生,有什么特点呢?

《黄帝内经》根据自然界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季节特点,提出四季养生保健的要点:“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微信截图_20230221101007.png

壹:春天养肝兼顾脾

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来看,春属木,而五脏之中,肝也属木,春天肝气旺盛,如树木一样向上生发。所以春季养生宜注重疏肝养肝,调畅情志,心情开朗,使肝气疏泄顺达。

若情绪不畅,抑郁、焦虑,则可导致肝失疏泄,肝气郁结,就会烦躁易怒,胸胁胀痛,失眠多梦,月经失调;肝郁化火,则口干口苦,目涩咽干,经前面部痤疮,月经过多或经期延长;肝气横逆,还会影响脾胃,出现肝郁脾虚的情况,胃脘胀痛,嗳气泛酸,腹痛腹泻等。

《金匮要略》中指出:“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因此,春季养肝,还要兼顾健脾。

肝气郁结,就要疏肝,推荐佛手玫瑰茶,疏泄肝气;肝郁化火,则要清肝、柔肝,推荐菊花、枸杞、夏枯草茶,清泻肝火。肝郁脾虚,推荐莲子、芡实、茯苓、扁豆煲粥,健脾祛湿。

微信截图_20230221101017.png

贰:防过敏

春暖花开,也是花粉、植物毛絮纷飞的季节。易过敏体质,春季要特别注意防护,避免接触。春天万物复苏,亦是许多蚊虫、细菌、病毒滋生之时,要做到“虚邪贼风,避之有时”,预防疾病,以保健康。

微信截图_20230221101024.png

叁:防春困

在春季,人们还经常感到困倦乏力,表现出“春困”现象。此时可适当饮食扶阳御风、疏肝升阳类的药食以助宣发阳气,促进体内阳气生发,消除积聚在人体内的冬季寒邪,缓解“春困”,抵御风邪。

微信截图_20230221101034.png

肆:春季食疗药膳调养原则

春季食疗药膳调养应遵循“春夏养阳”、“养肝为先”、“助阳御风”的原则。宜甘辛温,以养肝柔肝、助阳御风(早春慎寒凉,晚春慎燥热),宜省酸增甘,以养脾气。

宜食:

葱、姜、蒜、韭菜、茼蒿、芹菜、榆钱、竹笋、菠菜、芹菜、油菜、茭白、莴笋、香椿、四季豆、胡萝卜、白萝卜、海带、刀豆、南瓜、扁豆、豇豆、冬瓜、番茄、豆制品、金针菇;苹果、猕猴桃、草莓、香蕉;鸡肝、猪肝、瘦肉、禽蛋、牛奶、蜂蜜;大枣、山药、紫苏、荠菜、马齿苋、蒲公英、车前草、鱼腥草、茵陈、菊花、核桃、栗子、枸杞、莲子、百合、薏苡仁、灵芝、黄芪等。

微信截图_20230221101043.png

忌食:

油腻、酸涩、生冷及刺激性食物。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翥

点击查看全文

回首页
返 回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