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气温攀升,不少人常感身体困乏、精神萎靡,这多与暑热伤气、湿气困脾有关。想要摆脱夏日疲乏,重拾活力,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养生调整。
一、饮食调理:补气祛湿,提神醒脑
夏季饮食应注重补气养阴、祛湿健脾。山药、芡实、薏米都是健脾祛湿的佳品,煮粥食用,既能调理脾胃,又能改善因湿气重导致的身体沉重、困倦;西洋参性凉味甘,泡水饮用可补气养阴、清热生津,有效缓解身体疲劳;燕麦富含膳食纤维和 B 族维生素,能为身体持续提供能量,稳定血糖,减少困倦感。此外,适当摄入富含维生素 C 的水果,如橙子、草莓、猕猴桃等,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增强身体抗疲劳能力。
避免食用油腻、甜腻的食物,这类食物不易消化,会加重脾胃负担,使人更易感到倦怠。同时,要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入,除了白开水,还可饮用绿茶、薄荷茶,既解渴又能提神醒脑。
二、起居作息:规律作息,科学休息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是缓解夏季疲乏的关键。即使夏季夜晚凉爽,也不宜熬夜,应尽量在 23 点前入睡,保证 7-8 小时的充足睡眠,让身体得到充分休息。早上可适当早起,呼吸新鲜空气,进行简单的拉伸活动,唤醒身体机能。
利用中午时间小憩片刻尤为重要。即使时间紧张,闭目养神 15-20 分钟,也能有效缓解上午的疲劳,为下午的工作和学习补充精力。此外,注意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通风、凉爽,选择透气性好的床上用品,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
三、运动锻炼:适度运动,唤醒活力
夏季运动要避免过于剧烈,可选择在清晨或傍晚较为凉爽的时段,进行如八段锦、五禽戏、散步等有氧运动。这些运动能促进气血流通,增强心肺功能,提升身体阳气,改善身体的疲劳状态。运动时微微出汗即可,避免大汗淋漓损伤阳气和津液。
工作间隙也可进行简单的伸展运动,转动颈部、活动肩膀、拉伸四肢,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久坐带来的肌肉僵硬和困倦感。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帮助身体恢复。
四、情志调节:放松身心,愉悦心情
焦虑、紧张的情绪会加重身体的疲劳感。夏季养心尤为重要,可通过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身心,减轻压力。每天花 10-15 分钟,找一个安静舒适的地方,静坐冥想,专注于呼吸,排除杂念,能有效缓解精神疲劳。
培养兴趣爱好,如绘画、书法、钓鱼等,既能转移注意力,又能在沉浸其中时获得愉悦感,释放负面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以平和的心境面对夏日的燥热,也有助于减轻身体的疲乏感。
五、中医调理:巧用妙招,助力恢复
中医外治法对缓解夏季疲乏也有显著效果。按摩太阳穴、百会穴、风池穴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 3-5 分钟,力度适中,以有酸胀感为宜,能起到提神醒脑、缓解头痛头晕的作用;艾灸足三里、气海、关元等穴位,可温阳补气、增强体质;还可以使用中药泡脚,加入艾叶、生姜、花椒等中药材,促进血液循环,驱散体内寒湿,缓解疲劳。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编辑:刘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