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上午,江华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推广与现场演示会在涔天河镇会合村举行。通过全程机械化作业展示,直观呈现秸秆从田间废弃物转化为可利用资源的全过程,为全县推进秸秆综合利用、防治大气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示范模式。
会合村的稻田里机械轰鸣,一片繁忙景象。与传统焚烧处理方式不同,这里正在推进一场秸秆的“绿色革命”。演示会现场,多台大型农业机械依次作业,高效完成秸秆处理。首先,配备秸秆粉碎还田装置的联合收割机驶过稻田,可一次性完成作物秸秆和杂草的切断、破茬、粉碎及抛撒还田作业。随后,秸秆捡拾打捆机投入作业,自动收集散落秸秆并将其压缩成整齐的圆捆。该机械具有高效、便捷、经济和环保等特点,可显著提高秸秆清理效率,减轻人工劳动强度,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升秸秆资源化利用率。
“以前最头疼的就是处理这些秸秆,烧了污染环境还违法,堆着又没地方。今天看了这个演示,真是开了眼界!我打算晚稻收割时也采用这种模式。”种粮大户蒋凤来说。
据了解,采用机械化秸秆综合利用技术后,每亩稻田可产生20多个标准草捆,为农民增加近百元收益。同时,粉碎后的秸秆均匀覆盖在地表,经微生物分解后,能有效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可使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0.2至0.5个百分点,并从源头上杜绝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真正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赢。
“通过现场演示,把秸秆综合利用的最新技术和装备送到田间地头,展示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通过收割-打捆-粉碎-灭茬-深耕这套组合拳,不仅能从根本上解决秸秆焚烧的难题,保护江华蓝,更能实现变废为宝,增肥地力,提升生态效益,为农民增收开辟新途径。”江华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白春生说。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作者:黄春华
编辑:刘翥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