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在家门口的电机厂上班,一个月能挣4000多块,既能照顾老人孩子,又不用再背井离乡打工。”近日,在江华水口镇易地搬迁安置区标准厂房一期内,正在组装电机零件的搬迁群众李大姐手上动作不停,脸上满是笑意。
如今的厂房一期里,制作电机、焊接家具、包装耳机的生产线全速运转,17家小微企业在这里落地生根,近200名易迁群众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就业”。而在门外,标准厂房二期项目建设现场更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机械轰鸣、工人穿梭,标志着水口易扶产业发展迈入新阶段。
从一期17家小微企业“试水”成功,到二期项目“扩容”建设,水口镇始终把“建管用”三个字贯穿到底。在县发改局、移民局等单位的支持下,充分利用易地搬迁和移民后扶政策项目,建好标准厂房等产业载体,更通过主动对接企业、开展技能培训、提供就业帮扶等举措,让厂房“活”起来、产业“兴”起来。截至目前,仅标准厂房一期和安置区架空层的企业,就已提供就业岗位1000多个,解决514名劳动力就业问题,人均月增收超3500元,真正实现了“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下一步,水口镇将加快推进二期标准厂房项目建设,形成“一期稳根基、二期拓空间”的产业格局,让更多易迁群众在家门口端稳“就业饭碗”,持续夯实增收致富的产业根基。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作者:奉美波 何倩
编辑:刘翥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