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水运事务中心驻村帮扶工作队自2021年5月进驻江华瑶族自治县涔天河镇会合村以来,以"千万工程"经验为指引,聚焦民生改善与产业振兴双轮驱动,为会合村办实事、办好事、解难事,奋力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入村伊始,工作队便开展"叩门问需"行动,以775户全覆盖走访揭开振兴序幕。调研发现,蜿蜒于柑橘园、茶油林间的5.5公里砂石产业路,晴天烟尘蔽日、雨季泥浆锁轮,成为制约发展的"血栓"。
工作队积极争取省交通运输厅专项支持,实施主干道"白改黑"工程、产业路拓宽工程、硬化入户路等,实现“户户通”道路全覆盖。如今,蜿蜒山道化作"玉带缠腰",不仅载着瑶乡特产走出深山,更铺就了乡村振兴的康庄通途。
“工作队进驻以来主要是聚拢人心,把原来的人心涣散到现在凝聚力增强,我们干起工作来也得心应手。”涔天河镇会合村秘书黄明华说道。
路通了,人心齐了,产业发展也就不愁了。会合村紧紧围绕“一村一品”要求,因地制宜,做大做强全村主导产业,先后谋划确定了特色农业种养殖和光伏发电为支柱产业,力求打造一个富有会合特色的农业产业发展路径。
橙韵果业柑橘产业园基地作为本地龙头,通过道路拓宽硬化,带动了上百名村民就业;谢家湾片区建有12家食用菌大棚,占地82.5亩,工作队通过打井建渠解决了用水难题,使食用菌种植量达130万袋。党员骨干组建种植专业合作社,组织70户村民入社种植油茶2200亩,建成高产油茶示范基地500亩,采用滴灌技术实施水肥一体化并套种茶叶。四年来,村里的柑橘、烤烟、油茶等种植基地规模显著扩大,食用菌大棚和帮扶车间雨衣厂完成提质升级,农副产品质量提升,种类增多,初步构建起以柑橘、雪梨、茶叶、烤烟、茶油、食用菌为核心的六大种植产业基地。
“有了水就一切都方便了,生产生活都方便了很多,有水才有保障,效益有水了都提升了。”瑶里瑶食用菌合作社彭先国说道。
“通过促进产业发展和土地流转,2024年村集体收入达到71.6万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分红约40万元,同时产业发展也带动村内150多名村民就近就业,人均稳定增收1.5万元。”涔天河镇会合村秘书黄明华如是说。
工作队一直在用心、用爱、用行动帮扶会合村,涵盖产业发展、基础建设及帮助困难群众等多个方面。连续四年开展“以奖助学”活动,对考取大学的优秀学子进行表彰,走访慰问困难群众416户次。
针对会合村老李家女儿查出地中海贫血,工作队启动"医疗绿色通道",协调湘雅医院专家会诊,成功进行移植手术。通过低保提档、临时救助、医疗救助等组合帮扶,累计减轻医疗负担15万余元。如今,老李一家已逐渐摆脱困境,回归正常生活。工作队仍在继续后续的帮扶工作。
“看我们每个月吃药要吃那么多,花销有那么多,帮我们提档,我老婆那里低保也搞起,很感动,对我们帮助很大,我们经济压力减轻很多。”涔天河镇会合村村民李诚珍告诉记者。
从湘北到湘南,路程遥遥600余公里,越过无数的山川、河流与村庄,变的是工作环境,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初心。湖南省水运事务中心驻村帮扶工作队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将帮扶工作扎根乡土、融入民心。如今的会合村,不仅是产业兴旺的“致富村”,更成为乡风文明的“幸福村”。
“后续我们将继续坚持党建引领,乡村全面振兴,建强村支两委班子,留下一支带不走的工作队,坚持深入践行‘三长制’,激发基层自治活力,坚持以产业发展为抓手,打造特色农业、种植、养殖产业,持续推进村民增收致富,村集体经济增长。”湖南省水运事务中心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郑星说道。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作者:朱婷 张建
编辑:刘翥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