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晚稻集中收割、颗粒归仓的关键阶段。江华聚焦秋粮产后处理关键环节,大力推进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以机械化烘干破解传统晾晒“靠天吃饭”的难题,有效抵御阴雨天气带来的霉变风险,为秋粮及时归仓、守住粮食品质筑牢坚实“安全屏障”。
在白芒营镇伍舜农机烘干中心,一辆辆满载金灿灿湿稻谷的货车有序驶入厂区,依次停靠称重区完成过磅登记,随后缓缓驶向卸货平台。随着车厢挡板落下,湿稻谷倾泻而入,经传送带输送到筛选设备,先通过初次筛选去除秸秆、杂草等大块杂质,再经二次精细筛选分离碎粒和泥土。净化后的稻谷最终进入大型烘干设备,开启自动化烘干流程。
“我们伍舜合作社烘干设备是22台,一天就是烘干量是440吨,仓储一天可以仓储流转200多吨,现在是农忙季节,送稻谷的农户比较多,现在每天是两百多吨到300吨之间来烘干。”伍舜农机烘干中心负责人金海林说。

相较于传统自然晾晒,机械化烘干的优势在秋粮处理中尤为突出。一方面,效率与安全性大幅提升,传统晾晒依赖场地和天气,一亩稻谷需2至3天才能晒干,遇阴雨天气易霉变;而机械化烘干不受天气影响,可24小时连续作业,快速锁定粮食品质。另一方面,能节省人力成本,农户无需再找晒场、专人值守翻晒,可专心投入后续农事。
“我大概种了有一百来亩,平均每亩有差不多一千四五百斤,今天拉了来烘烤,这里有大的烘干厂,又省时又省工。”种粮大户李文美说。
“一般在家里面没有晒谷场地,场地也少,晒的话人工要晒两天到三天才能够晒干,我们那样没场地只能打二三十亩,但我们现在一天可以收一百多亩。”种粮大户蒋齐放说。

近年来,江华高度重视粮食产地烘干能力建设,出台补贴政策,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购置烘干设备,建设区域性烘干中心,粮食烘干技术朝着智能化、规模化、绿色化的方向发展。今年,江华新增烘干设备92台套,目前,全县13家粮食烘干工厂烘干稻谷容量达每批次3045吨,做到了稻谷即收即烘,确保了稻谷品质,通过科技持续赋能,进一步织密粮食安全防护网,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
“烘干机享受了国补,今年增加了县补,国补是一台享受三万多一台,县补是按吨算的,我们这个是20吨一台的,一千块一吨的话,一台就是两万块钱,总共就是享受了,10台大概就是50多万。”昊楚农业粮食烘干中心负责人欧阳毅说。
来源:江华融媒体中心
作者:蓝玉春 朱婷 通讯员:刘天华
编辑:刘翥
本站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链接。